2021年中国企业及行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

Playback of this video is not currently available

0:05:02

2021年中国企业及行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

《2021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并购交易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2,790宗,较2020年增长了21%,交易金额从2020年历史最高水平下降19%至6374亿美元,其中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金额首次超过交易总额的一半。

按照交易量和交易额计算,中国分别约占全球并购市场的20%和13%,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致力于共同发展提供机遇的理念,在国际上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同。根据普华永道和美商会共同发布的《上海美国商会2021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高达93%的在华美资企业预计将加大(60%)或保持(33%)在华投资。此外,普华永道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1在华日本企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高达91%的在华日企将在未来3到5年加大(46%)或保持(45%)现有投资规模。外国在华企业普遍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未来或有更多境外直接投资进入中国,作为替代并购交易的一种方式。

得益于“双循环”、“产业升级”、“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主题以及国内对消费经济的普遍关注,中国并购交易数量在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未来这些热点也将继续促进并购交易。同时,疫情变化和地缘政治趋势导致的各种经济失调将刺激国内并购交易的增长,为企业重组和战略变化提供契机并引领更多的并购交易。

2021年共发生了97宗超大型并购交易(单宗10亿美元以上),其中许多交易与境内关键经济主题相一致,如产业升级(23宗工业品交易,价值560亿美元),双循环(17宗消费品交易,价值310亿美元)以及低碳环保(9宗电力能源交易,价值260亿美元)。由私募股权基金主导的超大型交易数量在2020年猛增的基础上,继续维持在40多宗的高位。

2022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可能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持续转型推动,以及财务投资者待投资资金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22年境内并购交易数量将与2021年大致相当,或略低于2021年。企业对权益资金的巨大需求将继续存在,同时私募股权基金行业也有充足的待投资资金,2022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活动预计将与2021年的高水平相当或略低于该水平。

此外,普华永道也將推出《2021年中国行业并购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系列,聚焦物流能源零售与消费医疗健康医药和生命科学几大行业。

“双碳”将继续驱动全行业、全社会的投资热点,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型能源组织形式所带来的变革将产生新的投资主题、定义新的投资格局,成为中长期能源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翟黎明, 普华永道中国能源、基础设施及矿业交易并购主管合伙人

能源行业

2021年,中国能源行业并购交易投资热度进一步上升,全年披露交易金额达到4,029亿元,较2020年增长50%,投资数量约803笔,增长80%,双双创下报告期内历史新高。

纵观2021年能源行业的投资与并购活动,无论是石油、火电等传统化石能源,还是风、光、氢等新兴清洁能源,无一不围绕着“双碳”目标进行。传统能源在发挥“压舱石”作用,保障短期内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谋划转型,减碳、脱碳;清洁能源领域则在继续加速落地,装机量持续大幅增长,涌现出的一系列新兴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清洁能源的经济性和商业化落地前景,广受投资人热捧。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的能源同时也刺激着以新型电力系统为代表的新型应用体系发展,能源的组织形式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迎来深刻变革。

普华永道持续长期看好中国能源行业,“双碳”正式扬帆起航的大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氢能储能、碳市场、光伏与电池的技术迭代等领域的投资都将在未来面临更广阔的前景。

下载报告

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

2021年,中国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并购和交易市场仍旧保持火热态势,披露交易1,253宗,交易金额达445亿美元,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创近5年历史新高。财务投资者仍然是投资并购交易市场的主导,积极参与控股权收购、SPAC上市、大额基石投资、分拆上市前期融资等;而随着上一年度政策影响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以及大型头部国内战略投资交易纷纷落地,今年国内战略交易数量增长而平均交易规模有所回落。以创新为价值导向的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领域(如免疫细胞治疗产品、mRNA疫苗等)交易仍是医药行业的投资热点,体外诊断及心血管介入等耗材赛道仍受追捧,影像领域及具有消费性质的医美产品交易金额增长显著。202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以及境外投资者入境投资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弹趋势,交易数量和金额较前两年均有所提升。

此外,资本依旧支持肿瘤及免疫类疾病相关的研究及诊断,虽然国际局势和境内疫情等因素综合影响二级市场,但行业头部企业仍然加速融资进程或迅速交表抢滩登陆资本市场。截至2021年12月,共有57家医药企业和33家医疗器械企业成功上市,集中于科创板和港股,上市数量和募资总额均创历史新高。

下载报告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医药行业政策密集出台,全年国家层面发布医药行业相关政策500余条,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新规鼓励创新,对部分医药和生命科学赛道凸显利好。2021年底,ADC、CART-C等创新药品种进入国家医保谈判范围,为创新药市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徐佳,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医药医疗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

“后疫情时代,资本市场对于诊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关注度提升,疫情防控常态化和远程诊疗相互依存,数字化持续渗透医疗服务各环节,医疗健康业态变革倍道兼行。创新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核心内驱力,而投资人在赛道机遇发掘和产业整合加速的过程中,助力企业实现持续的价值创造。”

钱立强,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医疗行业并购主管合伙人及中国交易战略主管合伙人

医疗健康行业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进入新局面,行业发展主题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和演进,预示着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将循序渐进地回归医疗价值本源。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消费需求升级提振了医疗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资本助推下,医疗机构规模化,医疗服务行业供需双升。在资本市场制度日益完善、市场进入回暖周期的背景下,医疗服务行业持续发展带动投资热度骤升。

2021年,医疗服务披露交易规模破千亿,交易数量达458笔,达到六年来最高位。资金主要集中在医院及诊所的控股股权收购类交易以及数字医疗的早期股权融资类交易。数字医疗为全年热门领域,社会办医规模化扩张和转售持续,眼科、口腔、医美整形医院持续领跑,第三方医学检测、康复和养老领域受资本关注。在行业持续演进中,投资逻辑主要向如下方向迭代:医院诊所“差异化”、院外检测 “追前沿”、院外消费“顺大势”、数字医疗“求创新”

下载报告

消费行业

尽管2021年疫情影响仍在继续,但整体而言,中国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对疫情管控较好的经济体,并以8.1%的GDP增速居全球前列。随着人们生活受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中国消费市场逐渐向好。整体消费行业交易活跃度增强(交易数量上升37%),剔除部分超大规模交易后,交易金额亦较上年呈现上升趋势。就消费各细分板块而言,“民以食为天”仍然是近期交易并购的主题。

消费行业的并购交易在经历了2021年上半年的火热后,逐渐趋于理性,投资机构开始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变得更为谨慎,并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消费行业的交易本质。普华永道看好中国消费行业并购市场前景,并预计2022年消费市场并购交易将在整体更趋理性的环境下稳步推进。

下载报告

“后疫情时代,复苏的中国消费行业成为市场弄潮儿。我们长期看好中国消费行业并购市场前景,浪起千层终将静水流深。”

叶永辉,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零售消费品行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经济亦面对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中国物流行业并购交易活动或受影响。但在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市场向好等因素的支持下,产业投资者将继续开展收购整合,金融投资者则赋能具备领先优势的新兴企业。中国物流行业将顺应国家发展的时与势,抓住机遇逆风而上、奋楫扬帆。”

张锐,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物流行业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物流行业

2021年中国物流行业并购交易市场高度活跃、屡创历史新高,交易金额同比大幅增长1.58倍至2,247亿元,交易数量同比增长38%至190宗。交易数量连续3年实现正增长,交易频率高达每2天一宗,行业并购整合步伐明显加快。各细分领域的并购交易全面开花,其中综合物流、物流智能信息化领域最受投资者青睐。

展望2022年,在“政策、资本、市场、数智、融合”五大驱动力的推动下,中国物流行业将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朝着“降本增效、智慧物流、综合业务、ESG与低碳”四大方向迭代、发展与革新。境内外投资者将继续关注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行业并购交易仍将保持较活跃的水平,尤其是物流智能信息化、综合物流、冷链物流、快递快运等领域。

下载报告

联系我们

叶伟奇

中国购并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2199, +[852] 2289 2199

黄耀和

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21) 2323 2609

鲍德暐 (David Brown)

亚太区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全球企业融资及购并主管合伙人,亚太区私募股权及主权基金行业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52] 2289 2400

钱立强

中国内地及香港并购交易服务国内市场主管合伙人及医疗行业并购交易主管合伙人, 普华永道中国

电话: +[86] (10) 6533 2940

关注我们